未来世界。
蜗居在地底的人迎来了久违的一次 " 清洁 "。
(相关资料图)
一个穿着防护服,带着羊毛抹布的人,擦拭着人们观察外界的摄像头。
干净了。
人们欢呼了起来。
但,她清洁完毕后。并没回到自己的居住地。
而是向更远处走去。
没走两步,倒在了一棵枯树下。
再也没起来。
她是英雄?不是。
某种意义上来说,她像是一个罪犯。
" 清洁 ",是一种英勇壮举?
在这的法律里,它更像是一种 " 死刑 "。
那清洁的意义是么?
欢呼,又是为什么?
这个故事,还是得从头说——
羊毛战记 第一季
苹果 TV 出品。根据休 · 豪伊的同名科幻系列畅销小说《羊毛战记》改编。
剧本的质量,说得过去。
技术上,也没问题——
导演莫滕 · 泰杜姆,拍过《模仿游戏》,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。
作为一个反乌托邦的故事,它并没有像《1984》《大都会》等文艺、影视作品那般强调统治阶层与被压榨的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。
反而是在用一个很奇特的视角,去思考一个问题——
真相,背后的意义。
先不剧透。故事,还是要从这个 " 筒仓 " 开始。
01
筒仓
故事设定在距离现今文明的几百年后。
人类因为天灾,躲进了类似筒仓的救生塔里,70 层深,分上中下三层。
没有电梯。
搬运物资,只有靠搬运工。在筒仓里,人们自给自足,有食物、资源、足够的空气和电力系统。唯一能看到外界的,就是在餐厅里的一块大银幕,通过一台监控大屏幕看着仅有的一片自然。
在这个筒仓里,活下去并不难,但必须要遵守 3 条规则:一、" 繁殖 " 是需要申请的。
筒仓里的爱情以及亲密关系的建立,是需要向上申请的。
如果 " 关系 " 没有通过批准。
偷情,约会,都是犯法的。
如果审批的关系通过后,就是政府承认的 " 结婚 "。接下来才可以进行下一步," 繁殖 "。
是的,在这里,为了防止人数过多," 生孩子 " 这件充满人情味的事情,被简化为 " 繁殖 "。
这一天。
警察荷斯顿与妻子艾莉森终于受到了一封回复邮件——
授予繁殖批准
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申请 " 繁殖 ",在前两次的怀孕都失败后。这一次的机会,对于他们来说更是珍贵。
时间也宝贵。
只给一年的机会,如果这次没有怀孕,又要继续申请,能不能通过还是未知。
第二天,夫妻二人开开心心地去医院取出了避孕环。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怀孕路程。
但,努力了一年。艾莉森的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。
为什么?
妻子实在忍不住,找到了看似疯疯癫癫的民间神婆,又名 " 生育咨询师 ",格洛丽亚。
刚一进她家门。
格洛丽亚就神神秘秘地打开水龙头,怕她们的对话被监听。
她向警长妻子问了三个问题:
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清空的服务器上有什么
他们烧掉的书里有什么
你真的是他们希望生孩子的那类人吗
可惜当时,艾莉森并不明白这些问题的意义。接着,来到了第二个规则。
二、不要追问 140 年前,发生了什么。
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,保留 140 年前的 " 历史遗物 " 都是违法的。
艾莉森为安全部的 IT 程序员,她的工作就是防止互联网上出现不该有的信息,人们掌握不该有的 IT 技术。
比如,她刚在论坛上发表了一部 " 如何恢复删除文件 " 的帖子。
但没有经过领导的批准。
被领导反手一个删除。多讽刺。
一个 " 如何恢复删除 " 的帖子被删除了。
140 年前,发生了什么。
百姓不知道。
当局不让说。
活在筒仓里的人只知道 140 年前有一场大动乱,反叛者想打开通往外界的大门,而被奠基者成功阻止。
而就在这场动乱中,人们失去了历史,销毁了电脑硬盘,甚至连书都没有了。
但他们设法抹去了我们的历史
他们销毁了我们的电脑硬盘
他们粉碎了我们的文件
烧毁了我们图书馆中所有的书
就在筒仓 " 国庆日 " 这天,艾莉森在筒仓底层的一个电脑维修工那,破解了违法的 " 历史遗物 " ——一块图书馆硬盘。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。
她看到的,不再是餐厅窗外的那片萧瑟景象。
而是,外界绿树成荫,鸟鸣嘤嘤。
难道当局为了把他们困在这里,才让他们一直看着虚假的画面?那片废土世界,是政府控制人们的手段?而,艾莉森又发现了另一个可怕的事情。
她的避孕环并没有被医生取出。
她用小刀亲手拿出了身体里的避孕环。
为什么?因为公约的执行者需要让更温顺听话的人,生下依旧温顺听话的下一代。
她不是。她铁定心思认为,在这样的管控下,所见,并非真相。
所以,她决定去冒犯了第三个规则。笑着跟自己的荷斯顿说了不能说的四个字——
我想出去
在筒仓里,有一个不可触碰的社会基本法:任何要离开筒仓的口头请求都会得到批准
但是不可以撤销
一旦说出来
就是决定性的
出去,并不是让你逃走。而是拿着一块羊毛毡,去清洁监视器的灰尘—— " 清洁 ",是这个社会里最大的贡献,也是最严苛的法律。
艾莉森离开筒仓的前一晚与荷斯顿交代。
" 如果外面的世界如我之前所见,我会擦干净这个显示器。
如果,外面的世界,还是一片荒芜,我会跟你挥手告别,因为这是我的自作自受。"
第二天,艾莉森穿上了防护服,拿着羊毛毡布,走了出去。
她擦干净了摄像头。
可没在外面呆住 3 分钟。就倒在了山坡上。
再也没能起来。
02阶层
没错,一切如宣传的一样," 外面的世界是危险的 "。
艾莉森的反抗,失败了。
但。
看似在这个和平、温和的城镇里,开始了暗流涌动。
一个关键词:阶层。
《羊毛战记》并非像《雪国列车》一般,一上来就将阶层的上中下矛盾刻画得如此明显。
而早就隐藏在人们的衣食住行,告诉你影影绰绰的阶层分裂已成惯例。
艾莉森与丈夫,供职于政府。
一直居住于筒仓的上层,他们有着舒适的生活环境。
有着大卧室,还有开阔的客厅,甚至家里还有一台电脑。
中层,医生的家。虽然也有两室一厅的格局构造,但房间里的墙面已经开裂。
装修也不如上层的要舒适。
再往下,偏中下层的格洛丽亚的家已经变成了单间。一张床,一间厨房,维持一个人的基本生活就够了。
到了最下层。是工程维修部的工人们,他们负责维持这整个筒仓的电力系统。
但,居住环境成了集体宿舍。
在底层还有拾荒队,承担物品的回收。每一个小时,上面就会掉下一些垃圾。
按照规定,人们只能扔一些不能再次使用或是修理的物品,但上面的人们也很懒。
所以,拾荒队需要把还可以二次利用的对象,捡出来,维修好,再把东西送上去,或是留下继续使用。
阶层的固化,是一代又一代延续的。怎么打破?
或许,没人想着打破。
正如前面所说,一切可以打破阶层的通道几乎都被杜绝了。
比如说物质层面的。
为什么这个地堡里连电脑都有,但是没有电梯?
要知道这里总共有 144 层楼。
一个细节。
当市长难得去一次底层,她身上所带的装备,无疑就是一次远游。
甚至于她后来见到中层的居民。也不无抱歉地说:
我知道我上次走过这个桥是很久之前的事了
是的。在没有电梯的情况下,实际造成的影响,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流动会逐渐减缓,日积月累下来,它们各自的阶层就已经固定了。
而思想层面的封堵呢?
前面说到这里有许多禁忌。
不要追问 140 年前发生了什么。
不要保留 140 年前的物品。
甚至于,连擅自修理无线电都是不可以的。
这使得,书籍也好,知识也好,在这个世界只能按照统治者的要求来,人们所知晓的历史,也仅仅只有 140 年。人们不会抗议?
要知道,哪怕是在道德层面,抗议也是不合理的。
因为他们会说,现在安定平和的局面是 140 年前奠基们用生命换来的,你需要有敬畏之心。
我们在纪念日这天聚集一堂
来记住叛乱的恐怖
如果那时他们成功了
如果那时他们打开了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
我们现在就都不会在这里了
他们没有成功 多亏了奠基者
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人们 " 安居乐业 ",也就没有什么反抗的空间了。熟悉反乌托邦作品的读者会猜到。这时候,就该有人反抗了。底层中,总会有人突破那些封锁。就像《进击的巨人》,揭穿谎言,为自由,为真相,而付出努力。但有意思的是。《羊毛战记》却没有如此 " 简单 "。它告诉你。你以为的真相,有可能并不是全部真相。你以为的谎言,也或许,并不是单纯的谎言。(接下来的部分涉及终极剧透)03真相在《羊毛战记》里," 清洁 ",是一个人自愿离开 " 乌托邦 " 社会、自愿死亡的代名词。清洁的人,是背叛了筒仓的社会价值的人。所以,也是需要被 " 清洁 " 出去的。在艾莉森 " 清洁 " 后的 2 年,丈夫荷斯顿也申请外出了,他想看看,妻子眼里的世界是否真如她所说。当荷斯顿走出门后,他也看到了,绿树、蓝天、飞鸟。艾莉森你说的对可,在观众的面前。无疑,又是一个傻蛋走进了荒野里。在筒仓里的人都很纳闷,为什么这些出去的人,都主动地清洁摄像头。而不是后悔,想要回到筒仓里来?因为,来到外面的人想让里面的人知道,他们所做的选择是正确的。他看到了 " 真相 "。于是想让更多人知道 " 真相 "。" 而那种动力并不是来自一种遭到背叛的心情。那是怜悯。怜悯,还有无边的喜悦。" 所以,一种轻松、快乐的心情,让他们想擦干净这摄像头,让更多的人也看看,这世界的样子。但,这只是第一层事实。还记得前面所说,他的妻子在硬盘里发现的那个 " 惊天秘密 " 吗?外界绿树成荫。但仔细看。这个镜头,是不是和丈夫 " 看 " 到的一模一样?甚至那一排鸟的姿势都如出一辙?△ 上图艾莉森视角与下图丈夫视角更重要的是。丈夫出来之后环视一周,毅然摘下了头盔。为什么?因为这一闪而过的镜头里,我们发现,并没有看到他妻子的尸体。是的。假的不是人们所见。而是外出者所见。你以为的 " 真相 ",并不是真的 " 真相 "。所谓鸟语花香,不过是头盔里的 VR 视频而已。而这,在《羊毛战记》的书里写得更直接。荷斯顿摘下头盔时发现——他抬起颤抖的手擦擦嘴角,看着山丘底下。他肉眼看到的,却是他如此熟悉的世界。荒凉死寂。他丢开头盔。原来,戴在他头上的,竟然是制造假象的工具。但是。这一切无人知晓。人们只是亲眼所见,他摘下头盔后没多久就死了。和宣传的一模一样。这是第二层事实。可。既然外界确实如宣传的一样。环境恶劣。为什么要当局者们要专门做一个这样假的 VR,这不是多此一举?接着,就是第三层事实。如果你没有耐心等周更(苹果的剧一周一集),而去读了原著小说的话,会发现,原来,当局者的 " 真话 " 里,掺杂了小部分的 " 谎言 " ——外界的环境虽然恶劣,但并不致死;防护服里的空气虽然足够 10 分钟,但在最后时刻,会喷出毒气。" 清洁者 " 的死,并不是死于空气污染,而是来自当局者们的小心思。他们只会将部分真实的东西,切碎给观众看。为何要这样?为何不出去创造新生活?《羊毛战记》下的一条留言回答了这个问题。筒仓一片祥和,人们安居乐业,为什么要出去我能在这里住一辈子是啊。创造新的世界,就会改变阶级划分。筒仓的统治已经稳定了至少 140 年(如果清除历史之前没有过其他叛乱的话)。如果可以,它还能继续保持千千万万代。于是 " 谎言 "。不过是稳定的手段而已。所以,《羊毛战记》的核心。并非是 " 看见 " 与 " 看不见 "。而是," 看见 " 与 " 盲点 "。就像《非常嫌疑犯》里那个经典的设置。金特说自己一行五人被一个叫凯撒的人要挟,参加了犯罪行动。在这个 " 故事 " 里假的内容多吗?并不多。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经过、结果,新闻五要素都在,都完全正确,唯一有点出入的是,金特适当隐瞒了自己在团队里的隐藏身份,并编造出几个人名而已。但就是这 " 事实 " 的 " 微调 "。便导致了一个截然相反的 " 真相 "。是的。这世上没有什么非黑即白。高级的说谎者,也总是把谎言,藏在真相的某个角落里。把它变成了 " 盲点 "。更把它变成 " 真相 " 的一部分。于是,在这样的情况下。哪怕 " 真相 " 本身出现了明显的偏差。就像有一次。筒仓里的屏幕出了 BUG,从荒漠一秒切换到了生机盎然的大自然,然后又切了回去。人们 " 看见 " 了。但恐怕也只有窃窃私语几句。随后,便会回归正常。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助理:小田不让切Copyright 2015-2022 时代评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