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聚焦 > > 正文

好奇点︱穿越千年!古人这份“三伏天”避暑秘籍仍有妙用

时间:2023-07-11 22:19:21 来源:新华报业网


(资料图)

7月11日,今年的“三伏天”正式开启。在暑气逼人、烈日炎炎日子里,古人如何度过伏天?“夜热依然午热同,开门小立月明中。”南宋文学家杨万里在《夏夜追凉》里的“妙招”,让今天的我们看到了古人纳凉的智慧。其实,我们的祖先在“三伏天”里的许多探索和尝试,都让今天的我们惊叹“历史很潮”。

古时,三伏天一到,人们就“躲”了起来。这是为什么?还要从“伏”字讲起。一开始,“伏”字和炎热的夏天一点关系也没有。“伏”字在甲骨文中像一个低着头的人。《说文解字》关于“伏”字的释义为:“伏,司也。从人,从犬。”意思是人像犬那样趴着,引申为降服、顺服。《汉书》中则记载:“伏者谓阴气将起,迫于残阳而未得升,故为藏伏,因名伏日。”这就与伏天的“伏”字有了点联系。盛夏,天气炎热,阴气被阳气压制被迫贴伏在地下,像藏起来似的,所以藏伏之意引申出了隐伏避暑之意,古人也就有了“伏歇”一说。

三伏天里,如何防暑降温?古人研发的“黑科技”肯定让你眼前一亮。这里就包括了“电扇鼻祖”——叶轮拨风。据《西京杂记》记载:“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,大皆径丈,相连续,一人运之,满堂寒战。”这种器械的拨风原理是利用叶轮的旋转形成风源,即在巨轮上安上七个叶片,一人摇动手柄,七个叶轮飞速旋转,空气被搅动起来产生凉风。只不过这种“大家伙”多见于勋贵之家,普通百姓寻常可是见不到的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《刘驸马水亭避暑》中则“种草”了一款百姓皆可用的“自雨亭”:亭子傍水而建,利用水车等机械结构将水引到屋顶,水沿屋檐落下形成水帘,凉水上下循环,带走蒸腾热气。

进入伏日,人们常常食欲不振,俗谓之“苦夏”。幸好,灼人的苦,有万物得尝。“伏羊一碗汤,不用开药方”,在徐州,今年的伏羊节已经拉开大幕。“伏天吃伏羊”的习俗,在徐州地区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。伏羊,即入伏以后的羊肉。《汉书·杨恽传》记载:“田家作苦,岁时伏腊,烹羊炰羔,斗酒自劳。”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,排汗排毒,将冬春之毒、湿气祛除。2021年,“徐州伏羊食俗”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民俗类项目。

暑气肆意升腾,大地上难有凉风可寻觅,躲起来避暑的古人却依然讲究“顺四时,适寒暑”,娱乐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。其中“纳凉晚会”便是当时一个流行玩法。北宋时“都人最重三伏,盖六月中别无时节,往往风亭水榭,峻宇高楼,雪槛冰盘,浮瓜沉李,流杯曲沼,苞鲊新荷,远迩笙歌,通夕而罢”。可谓别开生面。除了办“party”,“赏荷”也是一项颇受文人墨客追捧的娱乐活动。宋代诗人苏东坡在《夜泛西湖》中写道:“菰蒲无边水茫茫,荷花夜开风露香。”在南京,暑月赏荷、船游秦淮、品茗清谈更是格外惬意。

新华日报·交汇点记者胡安静 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
关键词:
x 广告
5月11日15时至12日15时,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36例

  中新网北京5月12日电(记者 杜燕)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、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在12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

通讯:范长江侄女范家敏:“伯伯为全家带来新闻力量”

  中新网巴彦淖尔5月12日电 题:范长江侄女范家敏:“伯伯为全家带来新闻力量” 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 50岁的范家敏人生中的“骄傲

四川广安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5例 2000余名医务人员支援邻水

  (抗击新冠肺炎)四川广安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5例 2000余名医务人员支援邻水  中新网成都5月12日电(王爵 王林)12日上午,四川广安市召

国际护士节拳拳之心战疫情:小桌子,大责任

  中新网西宁5月12日电 题:国际护士节拳拳之心战疫情:小桌子,大责任  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 5月8日,是母亲节。在青海,恰是很多

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 入河北省南运河水量近1.5亿立方米

  中新社石家庄5月12日电 (李晓伟 任树春 吕培)据河北省水利厅12日消息,4月28日,京杭大运河实现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,截至5

广东暴雨天气将持续 需继续做好防御

  中新网广州5月12日电 (记者 王坚)广东省气象局12日发布消息称,10日到12日早晨,该省大部分市县先后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
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时代评测网版权所有   备案号:   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